示儿子浚师

吾父性我时,四十头未白。
今我又四旬,父已归窀穸。
方幸两慈亲,侍奉永朝夕。
胡为十年中,双亲痛疾革。
哀哉父母恩,欲报形骸隔。
年载困名途,岁月皆虚掷。
虽然作冷官,难免素餐责。
有书岂不读,吾父留手迹。
有杯岂不举,吾母留口泽。
显扬纵未能,光阴须爱惜。
汝年已十三,留心在经籍。
立志贵精勤,求师重诱掖。
少壮能几何,珍重驹过隙。
莫学我无闻,老大悲何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儿子浚师》是清代方士鼐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吾父性我时,四十头未白。今我又四旬,父已归窀穸。
    方幸两慈亲,侍奉永朝夕。胡为十年中,双亲痛疾革。
    哀哉父母恩,欲报形骸隔。年载困名途,岁月皆虚掷。虽然作冷官,难免素餐责。
    有书岂不读,吾父留手迹。

  2. 作者简介
    方士鼐,字羹梅,一字庚眉,号调臣,定远人。贡生,官东流教谕。其创作了多首诗歌,其中《示儿子浚师》就是其代表作之一。《示儿子浚师》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儿子的勉励与期望。

  3. 主题内容

  • 亲情颂扬:“吾父性我时,四十头未白”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和感激,描绘出一位父亲在岁月流转中依然坚守教育初心的形象。
  • 生命感悟:“年载困名途,岁月皆虚掷”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光阴宝贵的深刻领悟,同时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哀愁。
  • 教诲启示:“少壮能几何,珍重驹过隙”寓意着年轻时期宝贵而短暂,应当珍惜时光、奋发向前;同时“莫学我无闻,老大悲何益”则是对儿子的劝诫,希望他能有所成就而不是无所作为。

《示儿子浚师》不仅是一篇情感真挚的诗歌,也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教育读物。它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人生智慧,值得读者细细品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