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香山竹枝词八首

桥边篱落蝶飞飞,一袭轻装换裌衣。乍雨乍晴春过半,牡丹花放甲鱼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香山竹枝词八首”是一首描绘春天香山景色及其人文风情的诗歌,作者是清初学者王季珠。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王季珠(约公元1762年至约1830年),字季珠,号静远,浙江嘉兴人。他是清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擅长诗词创作和书法艺术。其作品多以咏史怀古、山水田园见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歌原文及翻译
  • 《春日香山竹枝词》之一:“柔桑渐渐绿云铺,各户蚕娘出浴无。”
  • 译文:嫩绿的桑叶渐渐铺满天空,各家的养蚕人家纷纷出动,准备沐浴桑叶。
  • 《春日香山竹枝词》之二:“桥边篱落蝶飞飞,一袭轻装换裌衣。”
  • 译文:桥边的篱笆间,蝴蝶翩翩起舞,人们换上轻便的衣服,准备迎接春光。
  • 《春日香山竹枝词》之三:“兼旬无雨各攒眉,世住高原我最知。”
  • 译文:连续十多天的无雨使得大家忧心忡忡,我住在高原最了解这些情况。
  • 《春日香山竹枝词》之四:“不是桃花春水涨,竭池鱼又扭官私。”
  • 译文:如果不是桃花盛开引来了春水上涨,那些耗尽池塘里的鱼就会因为官府私利而受害。
  • 《春日香山竹枝词》之五:“故乡首重是文风,报国吾宗有伟功。”
  • 译文:故乡最看重的是良好的文风,报效祖国是我们家族的重任。
  • 《春日香山竹枝词》之六:“手持牛谱熟评量,兑价如今再倍长。”
  • 译文:手头拿着牛谱仔细研究评估,现在的价格比过去翻了一番还要高。
  • 《春日香山竹枝词》之七:“清明香社闹香山,山顶曾来叩院关。”
  • 译文:清明时节香山游人如织,曾经有人登上山顶叩问寺院的山门。
  • 《春日香山竹枝词》之八:“废科举歌 〔王季珠〕 〔清〕 徵辟一变尚口舌,棘院抡才取合格。”
  • 译文:废除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再依赖书面考试,而是通过口试的方式来考察。
  1. 诗歌鉴赏
  • “柔桑渐渐绿云铺,各户蚕娘出浴无”描绘了春天里桑叶茂盛的景象以及养蚕人家忙碌的生活情景。诗句中的“柔桑”和“绿云”形象地表现了春日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桥边篱落蝶飞飞,一袭轻装换裌衣”则生动地捕捉了人们春日出游时的美丽画面,蝴蝶飞舞增添了诗意与动感,同时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不是桃花春水涨,竭池鱼又扭官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故乡首重是文风,报国吾宗有伟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文化的重视和个人对于国家事业的担当。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桑叶、蝴蝶、桃花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还富有象征意义。例如,蚕娘的劳作象征着勤劳,而桃花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天气状况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现象的变化。如“兼旬无雨各攒眉,世住高原我最知”通过对比干旱与繁荣,突出了作者对当地社会状况的关注。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等多方面的变化。
  • 地域特色:香山地区位于北京,是中国的文化名城。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丰富,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文人雅集:诗中提到“废科举歌”,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传统教育制度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他们追求新的学术与知识体系的愿望。
  1. 思想内涵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歌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 社会批判: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如“废科举歌”,诗人表达了对旧有教育体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新教育的期待。
  • 文化自信:诗中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认为文化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教育意义
  • 启发思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描述,诗歌鼓励读者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更广阔的世界观。
  • 审美熏陶:优美的诗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培养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情感共鸣:诗中的情感表达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1. 实用信息
  • 在现代,学习《春日香山竹枝词八首》不仅是欣赏古典文学的一种方式,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平衡点,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爱护。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春日香山竹枝词八首》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反映时代特点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文学的特色,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