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里谁家院,近丛坛。青漆左厢开绣户,坐双鬟。
着地画帘飞燕燕,当阶碧草映兰兰。车轮未必成三角,叉住门边那得还。
遇陈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遇陈王》是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思念与期盼,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隐喻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作者介绍: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秋晴,浙江萧山人。他不仅是一位经学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被称为“江东二毛”。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词,更在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表现力。
诗歌原文:阿侯十六南邻女,对门居。相视欲申无限意,口中朱。朝起青烟萦兽爪,晚来红烛透虾须。牙箱实裹冰蚕茧,骨里相思岂是虚。金斗熨开鱼子襭,衬红裳。铜瓶注暖狮头炭,理黄妆。
艺术特色:诗作采用平实的语言,却蕴含深情。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如女子早晨起床时的情景、晚上点灯时的温馨场景等,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充满浪漫气息的世界。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原本平凡的景物变得富有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遇陈王》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词,更是毛奇龄对于人生、对于爱情深沉理解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纯粹情感,表达了对理想中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