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折庭桂寄玉雯姊,即询菊花消息

分手半秋矣,金粟又飘香。对兹云外仙艳,月姊忆瑶光。不惜兔惊折取,好趁鸾飞寄与,镜助晓来妆。或用胆瓶供,静倚一枝旁。
想君来,东篱下,旧芬芳。不知近日消息,可有几分黄。倘许翠衿人到,共把白衣酒酌,小醉正无妨。我辈不栉士,只合为花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折庭桂寄玉雯姊》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此时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他与友人在临安(今杭州)相聚,并赋诗一首以寄给在江西上饶的好友玉雯。全词借桂花之“折”喻人世之“离”,抒发了作者对故土和友人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词的前半首写词人对故土的眷恋。首二句写桂花,点明时令。“折”字用得极为传神。桂花开放,芳香四溢,令人陶醉;但桂花开花又容易凋谢,词人对此感到十分遗憾。三、四两句,词人把这种感情移花接木,说桂花的开放和凋谢正是人世变迁的象征。这两句不仅使词意更加深永,而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感慨作了很好的铺垫。

词的后半首写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五、六两句,词人以“问君何事到天涯,孤负一年好时节”自问自答,既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阔别时的无限感伤,也表达了他对友人飘泊生涯的关切之情。结拍处“应念岭表经年菊”一句,则进一步将词人与友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全词的主题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