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坪

陇阪从西下,连山涌巨波。
一峰分井鬼,二水各江河。
蜀栈孤云渺,秦川远树多。
益门雄镇在,风雨拥雕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煎茶坪》是清代诗人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王士禛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文学成就。下面将详细介绍《煎茶坪》:

  1. 作者简介
  •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他是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后因事被革职,工诗,倡神韵说,为当时诗坛领袖人物之一,有《带经堂全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大壑沉云雾,冥冥万仞梯。
    孤峰分陇汉,两水划东西。
    遥直金牛峡,旁临白马氐。
    当年谁设险,不用一丸泥。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煎茶坪》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诗中的“大壑”、“万仞梯”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山峰之高峻和云海之浩渺。
  • 意象鲜明:诗中运用了“陇汉”、“白马氐”等具体地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此外,“遥直金牛峡”,“旁临白马氐”,更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和空间感。
  • 语言优美:整首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句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外在的衬托,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音乐美,又富含哲理。
  1. 历史背景
  • 清代社会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王士禛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 文人墨客的影响:王士禛在诗坛享有盛誉,其诗歌受到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和赞赏。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流传广泛,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在《煎茶坪》这首诗中,王士禛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载体,通过这些意象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 韵律的和谐:五言律诗作为一种古典诗歌形式,要求每句诗的字数相同,声调和谐。王士禛的这首诗严格遵循这一规则,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煎茶坪》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鲜明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细细品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