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三夜遣怀

露珠弓月当今夕,休物香山别有心。
万变苍黄无是处,九霄清旷纳闲吟。
从知季子连横策,未抵昭文一曲吟。
我愧新衰违太上,枕函寻梦数遥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初三夜遣怀》是清末诗人王易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并分析它的特点与意义:

诗歌原文

露珠弓月当今夕,休物香山别有心。  
万变苍黄无是处,九霄清旷纳闲吟。  
从知季子连横策,未抵昭文一曲吟。  
我愧新衰违太上,枕函寻梦数遥砧。  

诗歌特点

  1. 意境深远:诗中“露珠弓月当今夕,休物香山别有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哲思。
  2. 语言优美:“万变苍黄无是处,九霄清旷纳闲吟。”展现了诗人在复杂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能力,语言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3. 情感丰富:通过对比“季子连横策”与“昭文一曲吟”,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4. 象征手法:诗中的“露珠”、“明月”等元素,不仅是自然的写照,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澄明。
  5. 哲学思考:通过对晚秋景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沉思,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哲理探索。

《九月初三夜遣怀》不仅是王易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清末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末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