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奇招避地前塘里弟追怀少坡先生

横流滚滚促归耕,乔木阴阴念故荣。
井里尚衔君子泽,乱离曾子暮年情。
斜阳巷陌成今古,华屋山邱隔死生。
常得桃源深隐意,可无清酒酹渊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伯奇招避地前塘里弟追怀少坡先生》是清末诗人王易创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我们往往要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王易,号简庵,江西南昌人,是一位语言学家。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清末社会的风貌与变迁。王易的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对一个名叫“少坡”的朋友的缅怀,实则通过这种怀旧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诗歌中的“横流滚滚促归耕,乔木阴阴念故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河水横流,农事繁忙,树木荫翳成荫,反映出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眷恋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这样的描述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接着,“井里尚衔君子泽,乱离曾子暮年情”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古代贤者的比喻,传达出诗人对道德操守和人格魅力的追求。这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评价,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价值观念。而“斜阳巷陌成今古,华屋山邱隔死生”则将时空拉远,以斜阳和古巷、华屋与山丘为象征,感叹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对故人的怀念,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感。最后,“常得桃源深隐意,可无清酒酹渊明”则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寄托。桃源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隐居生活,而“清酒酹渊明”则是指对陶渊明的敬仰。这一部分不仅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可能的憧憬。

在分析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怀旧之作,更是一种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诗展现了王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它也反映了清末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精神寄托和道德追求的渴望。王易作为一位语言学家和国学大师,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成就,更是文化层面上的贡献。

《伯奇招避地前塘里弟追怀少坡先生》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灵魂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