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舟中守岁

廿载废书史,枯肠索子佐。
有如八荒市,客至售无货。
赵州锥也无,昆阳敌转大。
白战骄袖长,绿沈涩苔卧。
少小薄韩苏,出语必惊坐。
未宜名占时,所愧命次磨。
海气足风涛,篷窗惊岁过。
莫使笔挟行,永谢巴人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松江舟中守岁》是清代诗人包世臣的作品。《松江舟中守岁》,这一作品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岁月流逝感慨的诗词,更是一个蕴含深刻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历史文献。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包世臣,字仲孺,号东谷老人,江苏吴县人。他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诗作见长,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包氏一生经历了晚清时期的种种变迁,其诗歌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文化氛围。
  1. 诗歌原文
  • 诘朝半九十:清晨时已感时光易逝,仿佛五十年已过一半,但时光似乎走得更为缓慢。这种对比强烈的时间感受力,是包世臣诗歌中的常见主题之一。
  • 岂曰日迟迟:表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哀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情感。
  • 屈指数迷误,虽悔安可追:用“迷失”来形容岁月的不可捉摸,以及即使后悔也难以挽回的遗憾。
  • 挈眷远坟墓,就食韩江涯:描述了自己和家人不得不远离故土,在异乡为生的情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松江舟中守岁》中,”双石昔歌舞,卅算今谁何”这样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昔日繁华与今日落寞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包世臣传达了对时光无情的感叹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其情感的真挚和深邃,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共鸣。
  1. 历史背景
  • 文学地位:包世臣的诗歌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重视和传唱,其诗风影响了后来许多诗人的创作。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成就斐然,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文化价值:《松江舟中守岁》作为包世臣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深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

《松江舟中守岁》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词,也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无奈接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于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