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出郭门,缁尘迎面扑。
引领见西山,顿觉豁心目。
金碧焕楼台,清华足水木。
兰若远相望,烟岚围簇簇。
言寻相国园,水塔名久熟。
取径御园西,冈峦争起伏。
诘曲度龙潭,一径入松竹。
池榭虽荒凉,丘壑尚回复。
架石以为梁,牵藤可补屋。
绕砌乱泉鸣,依檐飞鸟宿。
云来万树平,雨过千峰沐。
奇石蹲虎头,幽林狎麋鹿。
仙果间名葩,朝暮散清馥。
平居爱名胜,如渴思茗粥。
今晨来此间,如画得饱读。
无奈世网牵,欲留不可复。
回首谢山灵,何时此卜筑。
水塔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塔寺》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清朝史梦兰的作品。这是一部描写西山景色和建筑的古诗。以下是对《水塔寺》的相关介绍:
作品内容:《水塔寺》是一首描绘西山景色的古诗,通过诗人的眼睛展现了西山的自然风光和建筑之美。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色,还通过对水塔、楼台等建筑的描述,展现了清代的建筑风貌。诗中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艺术特色:《水塔寺》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西山的山川河流、楼台亭阁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此外,诗中所运用的比喻、象征、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水塔寺》的创作背景与史梦兰的生平经历有关。史梦兰是一位生活在清朝的文人,他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创作《水塔寺》的过程中,史梦兰可能亲自游览了西山,亲身感受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这些经历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学价值:《水塔寺》作为一首古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后人传颂不衰。同时,它的艺术成就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塔寺》是清朝史梦兰创作的一首描绘西山景色的古诗,它以其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首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