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西子八叠前韵

城贮兰陵酒。放锦帆、横塘归去,美人醒否。万柄莲香五湖曲,消得金尊如斗。倚红栏、遍三百九。白纻歌残宵漏歇,晓乌啼、不用铜鱼守。欹蝉鬓、艳螓首。
无端麋鹿胥台走。最缄恨、甬东江上,难携纤手。宝屧声中山河尽,往日恩情怕受。望不到、苎萝溪口。身逐鸱夷成底事,咏鹣鹣、翻让东施丑。魂销也、娃宫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西子八叠前韵》是清代诗人叶绍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美人的深情。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城贮兰陵酒。放锦帆、横塘归去,美人醒否。
    万柄莲香五湖曲,消得金尊如斗。倚红栏、遍三百九。
    白纻歌残宵漏歇,晓乌啼、不用铜鱼守。欹蝉鬓、艳螓首。
    无端麋鹿胥台走。最缄恨、甬东江上,难携纤手。
    宝屧声中山河尽,泪墨题成秋后。

  2. 诗歌赏析

  • 背景与创作意图:叶绍本是清朝中期的文人,其创作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作于他游览杭州西湖之时,当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西湖美景,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艺术特色:叶绍本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作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柔婉约的氛围。诗中的“万柄莲香五湖曲”等句,不仅描绘出了西湖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倚红栏”、“欹蝉鬓”等词句,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之中,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的身影和气息。
  • 情感表达:在诗中,“倚红栏、遍三百九”等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难以忘怀的心情。而“无端麋鹿胥台走”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某种境遇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文化内涵:《金缕曲·西子八叠前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旅游记游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文化价值。例如,诗中提到的“兰陵酒”和“锦帆”,都与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变迁。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1. 历史背景
  • 叶绍本生活在清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 在那个时代,杭州西湖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叶绍本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 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叶绍本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折射出了他对生活、对爱情的深切感悟。

《金缕曲·西子八叠前韵》是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它不仅展现了叶绍本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