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生日

行歌何处问幽栖,滏口孤亭郡堞西。
渐觉悲欢从俗懒,漫将怀抱向人低。
惊猿莫讶频移树,羸马犹能惜障泥。
烽火近连冬未雪,每逢喧乐倍凄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丑生日》是明末清初诗人申涵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作者介绍:申涵光,字孚孟,号凫盟,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理学家。他在顺治时期被恩贡为生,但因不愿涉足仕途而未接受官职,而是以理学教育其弟,并有诗集《聪山诗集》、《荆园小语》、《说杜》等传世。他的诗歌作品在明代后期颇受好评,与殷岳、张盖并称广平三君。

  2. 诗歌原文:行歌何处问幽栖,滏口孤亭郡堞西。渐觉悲欢从俗懒,漫将怀抱向人低。惊猿莫讶频移树,羸马犹能惜障泥。烽火近连冬未雪,每逢喧乐倍凄迷。

  3. 创作背景:《己丑生日》作于申涵光的晚年。当时他虽已名高一时,但仍拒绝官场,专心研究学问。诗中的“行歌何处问幽栖”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滏口孤亭郡堞西”则描绘了他居住之地的自然景观。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欢乐的疏离感和对纷扰世界的厌倦。

  4.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视角,以及他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到理解。特别是末尾两句“每逢喧乐倍凄迷”,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喧嚣世界的排斥感。

  5. 文化价值:申涵光的《己丑生日》是研究明末清初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同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本身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通过《己丑生日》,人们能够深入了解申涵光这位文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活哲学,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