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残月风萧萧,溪路纡曲山岧峣。
苍茫恍入白云去,一径直蹑天门遥。
骏马崎呕互高下,雄关睥睨干云霄。
顾我频年历长道,壮怀洒洒秋雯高。
惟有清寒助吟兴,仰看突兀心迢遥。
有时下马发长啸,日月回薄山动摇。
天都直上果可到,好瞻北极趋晨朝。
徙倚翻思尘世苦,身为形役徒奔劳。
却忘身即在尘世,谁见匹练流寒潮。
月下过南天门至古北口
介绍
《月下过南天门至古北口》是清代诗人弘旿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壮美山川的描绘,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哲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诗歌原文:秋宵残月风萧萧,溪路纡曲山岧峣。苍茫恍入白云去,一径直蹑天门遥。骏马崎呕互高下,雄关睥睨干云霄。顾我频年历长道,壮怀洒洒秋雯高。惟有清寒助吟兴,仰看突兀心迢遥。有时下马发长啸,日月回薄山动摇。
诗歌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朝时期,作者为清朝宗室、书法家和诗人弘旿,字恕斋,一字醉迂,号一如居士,又号瑶华道人。他是圣祖孙允秘之子,被封为固山贝子。弘旿不仅擅长绘画山水,而且精于花卉画,还善于篆隶书法,并工诗词。他还有文集《恕斋集》、《醉墨轩诗钞》,可见其文学修养深厚。他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创作而成的。
诗歌赏析:在《月下过南天门至古北口》这首诗中,弘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向往。诗句中的“秋宵残月风萧萧”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画面感;“溪路纡曲山岧峣”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条蜿蜒的小径之中,两旁是连绵起伏的青山,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主题思想:诗中的“苍茫恍入白云去,一径直蹑天门遥”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理想的强烈愿望。“骏马崎呕互高下,雄关睥睨干云霄”更是体现了他对壮丽景象的赞叹和对英勇豪迈精神的颂扬。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超越尘世的闲适与超然,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反思。
艺术特色:《月下过南天门至古北口》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成为清代诗歌中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人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月下过南天门至古北口》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自然美景的诗,它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力量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