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燕

君不见故宫燕,春雨秋风几回转。宫中风雨长蓬蒿,飞入宫墙绕虚殿。
穿帘度阁羽差池,尽日呢喃人未知。柳绿乍衔千尺絮,花开仍拂万年枝。
玉阶寂寞罘罳冷,画栋差池春燕影。岁岁营巢竟不成,春来秋去谁曾省。
可怜此度秋风早,整顿毛衣犹自好。裴徊欲别未央宫,万户千门忽如扫。
钟虡何年去洛阳,仙人辞汉泪成行。最苦西飞双燕子,回头不见旧宫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宫燕》是一首长篇七言古体诗,通过咏燕以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故宫燕》的作者是明代诗人邢昉。他的生平与创作风格都值得进一步了解。《故宫燕》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愁和怀旧之情的作品,同时也是对古代建筑和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
  2. 诗歌内容:该诗采用拟人化手法,将燕子描绘为故宫中的角色。通过对燕子在春雨秋风中徘徊、绕飞于虚殿的描述,展现了故宫中的凄清和岁月变迁的痕迹。这种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其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交织的反映。
  3. 艺术特色:《故宫燕》以其抒情性著称,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例如,“穿帘度阁羽差池,尽日呢喃人未知”等句子,都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境况的无奈。这种结合历史与个人情感的创作方式,使得《故宫燕》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次文化的传承。
  4.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邢昉成功地传达了其对于故宫以及整个中华文化深厚的情感。他的诗歌不只是抒发个人情绪,还蕴含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因此,《故宫燕》不仅是一首感人的作品,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5. 读者共鸣: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语言的精炼和意象的生动。每一个字句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用来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某些敏感点。这种情感上的共振,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些古老的故事之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6.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作品,《故宫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文精神。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朝乃至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故宫燕》不仅是一首长诗,更是一本历史和文化的教科书。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时也激励着人们去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