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登楼

东来岱色入苍茫,望里烟岚接太行。
远浦平沙栖雁鹜,高原落日下牛羊。
庾公月底耽清兴,王粲楼头忆故乡。
况是满城砧杵急,风凄万户客愁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秋登楼》是明朝诗人朱鼎延创作的一首诗。以下具体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朱鼎延,明末清初山东聊城人,字元孚。他出身于文学世家,曾中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后入清,历任通政司通政、工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顺治十五年后辞官归隐。

  2. 作品原文:《初秋登楼》的原文如下:
    东来岱色入苍茫,望里烟岚接太行。
    远浦平沙栖雁鹜,高原落日下牛羊。
    庾公月底耽清兴,王粲楼头忆故乡。
    况是满城砧杵急,风凄万户客愁长。

  3. 作品赏析

  • 《初秋登楼》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乱世的感慨。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诗中的“望里烟岚接太行”一句,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泰山的雄伟以及作者内心的波澜壮阔。
  •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而且充满了哲理性和思想深度。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并成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1. 作品背景:朱鼎延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局势多变,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朱鼎延虽然身处这样的环境,但他选择了一条淡泊名利、专心学问的道路。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作品影响
  • 《初秋登楼》不仅是朱鼎延个人才华和思想的体现,也是明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独特认识。
  • 在文学史上,这首诗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明代诗歌的风格,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看法。因此,《初秋登楼》被视为研究明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之一。

朱鼎延的《初秋登楼》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和思考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