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韬光寺

万山环拜人,人出万竹上。
湖绿江光白,海气黑漭荡。
回顾所来径,苍翠列步障。
绝胜理安寺,松巅游目放。
何况住小楼,奚数浮画舫。
流览尚未足,逸兴盘空王。
仙台上一层,寰瀛彻万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韬光寺》是清朝朱清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朱清远,字渌芙,为仁和人,有《晚香阁诗钞》。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以描写江南水乡景色著称。
  1. 作品内容:《游韬光寺》描绘了作者在杭州北高峰的韬光寺游览的情景。文中不仅展现了寺院的建筑特色和佛教文化,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如万竹、湖绿江光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外桃源中。

  2. 文学价值

  • 此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通过描述与历史上名人如白居易和吕洞宾有关的典故,增添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1. 艺术特色
  • 朱清远的文笔细腻,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使得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他的文字不仅描绘了景物,更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 该作品的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性和画意,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1. 历史意义
  • 韬光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处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圣地。朱清远的《游韬光寺》为后人提供了一扇窥视这一古刹历史与文化的窗口。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如乾隆皇帝的多次游历,展示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朱清远的《游韬光寺》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通过欣赏此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