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生长傍书林,尔雅虫名亦纪蟫。
几许词源供活泼,都将学海任浮沉。
餐馀六籍肠回乙,饱尽千章腹有壬。
青简穿来污不染,缁帷走去涅难侵。
银钩篆古吞应惯,铁网诗工漏岂禁。
或跃或潜文浪阔,以游以泳墨池深。
编依蒲碧疑芹藻,焚借芸香代釜鬵。
修到神仙凡骨换,嫏嬛福地恣研寻。
白鱼得蟫字七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鱼得蟫字七排》
吕阳泰的《白鱼得蟫字七排》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白鱼的隐喻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热爱以及对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的深刻理解。
诗中“白鱼生长傍书林”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白鱼在书林间生长,象征着学问的滋养和环境的熏陶。“尔雅虫名亦纪蟫”,则巧妙地用“尔雅”一词,引出了“蟫”,这是一种记录文字的虫,象征着知识的传播与积累。整句诗既形象地描述了白鱼与书林的关系,又巧妙地引入了蟫的概念,为后文的内容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诗句“几许词源供活泼”继续展开,诗人通过对“词源”的提及,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词源即词汇的来源,代表着语言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反映了诗人对学习过程活跃性的赞美。而“都将学海任浮沉”则进一步强调了学者面对知识海洋时的态度——无论沉浮,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
“餐馀六籍肠回乙”中的“六籍”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诗人通过“餐馀”二字,表达了自己饱读圣贤之书,内心得到充实和满足的情感。而“腹有壬”则是用来形容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状态,这里的“壬”可以理解为“丰富”、“深厚”。
最后两句“青简穿来污不染,缁帷走去涅难侵”,则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学者比作青翠的竹简,即使被污染也不会失去原有的清白;比作黑檀木的帷帐,即使被玷污也难以侵袭。这不仅体现了学者对知识执着追求的精神,也暗示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意志。
《白鱼得蟫字七排》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习性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饱含深情的人生感悟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也传达了对知识、对学问的无比尊重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