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蒲恰傍文澜阔,汲绠将穷学海深。
丹鸟有时资照映,白鱼于此任浮沉。
羽陵几度潜踪入,脉望三生慧业寻。
独向词源矜吐纳,惯从经穴恣贪侵。
分明吞墨同乌鲗,仿佛衔书效赤禽。
咀味却耽蝌蚪简,知音应托鞠通琴。
十年食古终须化,一字填胸便不禁。
乞得芸香堪辟汝,那愁为蠹更为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送陆羽至竟陵因寄远上人》,全诗如下:
白鱼得蟫字七排,披蒲恰傍文澜阔。
汲绠将穷学海深,丹鸟有时资照映。
羽陵几度潜踪入,脉望三生慧业寻。
独向词源矜吐纳,惯从经穴恣贪侵。
分明吞墨同乌鲗,仿佛衔书效赤禽。
咀味却耽蝌蚪简,知音应托鞠通琴。
十年食古终须化,一字填胸便不禁。
乞得芸香堪辟汝,那愁为蠹更为蟫。
注释:
- 白鱼得蟫(shì)字七排:比喻陆羽的名字与诗句中的意象相呼应。
- 披蒲恰傍文澜阔:形容陆羽的生活或学问如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般广阔无边。
- 汲绠将穷学海深:比喻陆羽的学识深不可测,如同汲水用的绳索在知识海洋中寻找水源一样艰难。
- 丹鸟有时资照映:比喻陆羽的智慧和才华犹如丹鸟,时常得到灵感的照耀和启发。
- 羽陵几度潜踪入:形容陆羽多次潜入知识的海洋深处,寻求学问。
- 脉望三生慧业寻:比喻陆羽的慧根深厚,三世修行的佛家慧业都能找到。
- 独向词源矜吐纳:指陆羽在诗词创作中追求精妙的言辞和内涵。
- 惯从经穴恣贪侵:形容陆羽对经典文献的研究深入,贪婪地吸收其中的知识。
- 分明吞墨同乌鲗(yī):比喻陆羽的文章写得清晰明了,如同乌鲗吞食墨汁一般生动有力。
- 仿佛衔书效赤禽:比喻陆羽的才思敏捷,如同衔取书籍的赤色鸟儿一样灵巧。
- 咀味却耽蝌蚪简:形容陆羽对古文的钻研细致入微,品味文字如同品尝蝌蚪的尾巴。
- 知音应托鞠通琴:比喻陆羽有知音,能够理解自己的作品,如同弹琴者需要知音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 十年食古终须化:意味着陆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最终要有所成就。
- 一字填胸便不禁:形容陆羽的学问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一旦表达出来就难以抑制。
- 乞得芸香堪辟汝:比喻陆羽得到了珍贵的智慧和知识,可以用来指导别人。
- 那愁为蠹更为蟫:意思是陆羽不必担心被蠹虫蛀蚀,也不用担心成为蠹虫或蟫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陆羽的诗歌,通过描绘陆羽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以陆羽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渊博为主线,通过对他的赞美,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陆羽这位杰出人物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