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生长傍书林,尔雅虫名亦纪蟫。
几许词源供活泼,都将学海任浮沉。
餐馀六籍肠回乙,饱尽千章腹有壬。
青简穿来污不染,缁帷走去涅难侵。
银钩篆古吞应惯,铁网诗工漏岂禁。
或跃或潜文浪阔,以游以泳墨池深。
编依蒲碧疑芹藻,焚借芸香代釜鬵。
修到神仙凡骨换,嫏嬛福地恣研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书林堂》诗,共七句。

首句“白鱼得蟫字七排”中的“白鱼”指代书籍,“蟫”是一种小虫,这里用来比喻书籍的珍贵和重要。

第二句“白鱼生长傍书林,尔雅虫名亦纪蟫。”中“尔雅虫名”指的是古代的书籍,“纪蟫”则是记录或记载的意思。

第三句“几许词源供活泼,都将学海任浮沉。”中的“词源”指的是诗词创作的源泉,“学海”则是指学问的海洋,这里表示书籍就像学问的海洋,可以让人在其中自由地学习和探索。

第四句“餐馀六籍肠回乙,饱尽千章腹有壬。”中的“乙”和“壬”是古代的计数方法,分别代表十二和三十,这里用来表示作者已经阅读过大量的书籍。

第五句“青简穿来污不染,缁帷走去涅难侵。”中的“青简”指的是古代的书简,“缁帷”则是黑色的帷幕,这里表示书籍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是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第六句“银钩篆古吞应惯,铁网诗工漏岂禁。”中的“银钩”和“铁网”都是古代的文字工具,这里用来比喻作者对于文字的熟练程度和驾驭能力。

第七句“或跃或潜文浪阔,以游以泳墨池深。”中的“或跃或潜”指的是作者在文字创作过程中的状态,既有跳跃也有潜行,而“墨池深”则表示作者对于写作技艺的深厚积累和掌握。

最后一句“编依蒲碧疑芹藻,焚借芸香代釜鬵。”中的“编依蒲碧”和“焚借芸香”都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这里用来比喻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芹藻”、“釜鬵”也都是古代的物品,这里用来强调作者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和担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