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蔡文
诗句原文: 南嵌之番附淡水,中港之番归后垄。 竹堑周环三十里,封疆不大介其中。 译文: 南边的番人依附于淡水,中港的番人归于后垄。 竹林围绕三十里,虽然边疆并不大,但其中风俗习惯有所不同。 注释: 1. 南嵌之番附淡水:南边的番人依附于淡水地区。 2. 中港之番归后垄:中港的番人归属于后垄地区。 3. 竹堑周环三十里:竹林环绕三十里。 4. 封疆不大介其中:边疆并不大,但其中风俗习惯有所不同。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以下是诗句的解释: 1. 去县日以远,风俗日以变。 - 指离开县城的日子越来越远,当地风俗也越来越变化。 2. 顾此后垄番,北至中港限。 - 回头看后垄(地名),北边到达中港(地名)。 3. 音语止一方,他处不能辨。 - 语言和声音局限于一方,其他地方无法辨别。 4. 头发顶上垂,当额前后剪。 - 把头发剪短,只留顶发和额头上的部分。 5. 发厚压光头
【注释】 大甲溪:在广西。 崩山万壑争流潝,溪石团团马蹄絷(zhí ):形容山势险峻,水流湍急。崩,崩塌;万壑,无数山谷;溪石,指溪边大小不等的石头;絷,用缰绳拴马。 大者如鼓小如拳,溪面谁填递疏密:指溪水冲刷着巨石,使其成为圆形或椭圆形。递疏密,逐渐稀疏、疏淡。 水挟沙流石动移,大石小石荡摩涩:指水挟带着泥沙,冲刷着河床,使河床变得光滑。大石小石,指大小不一的岩石;荡摩涩,移动磨擦。
【注释】 吞霄道中:即“吞霄渡口”,是古时连接中原和岭南的必经之路。 来时北渡正三更,归日微明复到此。 过港应须及退潮,稍缓须臾徒延企。 以兹来往不成眠,鸡鸣夜半行装起。 平时拥被五更寒,今夜匆匆胡乃尔。 风卷涛飞天雨急,从人尽是征衣湿。 【译文】 (我)来到此地时,正是三更时分,回来的时候,天刚微微亮,又来到了这个地方。 过海渡口应当在落潮的时候,稍一耽误就会错过时机。 为了这个来回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双溪奔流西入海,海势吞溪溪气馁。 - 译文:双溪的水奔腾向西流入大海,大海的强大吞噬了溪流,使溪水感到无力。 - 注释:这里的“双溪”指的是两条小溪,它们在西边汇聚后最终汇入大海。“吞溪”形容大海的广阔和强大,能吞噬一切。而“溪气馁”则是指小溪因为被大海吞噬而显得无力、沮丧。 2. 银涛翻逐绿波回,遂使溪流忽然改。 - 译文
淡水 在山脚下,建了小鸡笼。 凡此淡水区,狗尾黍最多。 山芋时佐食,不需大米好。 流亡日增多,欲事农作劳。 若愿躬耕田,何处不有桑? 身居深谷中,非理亦然否? 大社八名多,小社更多堆。 各以近相依,淮泗小侯比。 通事做头家,土官听役使。 通事老而懦,诸番雄跅弛。 何以尽倾心,圣朝声教底。 我行至此疆,俯伏长跪拜。 羊酒还其家,官自糗粮备。 殷勤问土风,岂敢厌俚鄙。 译文: 淡水在山脚下
大甲妇是古代的一种手工技艺,主要制作妇女头饰的巾帼、发网、手帕等。 译文: 大甲妇,多么辛苦。为夫做饭为夫锄地,为夫日日夜夜编织麻线。 编织线须干净也要长,捻匀合线紧双股。砍木空中三尺围,凿开一道两头堵。 轻圆散卷不支机,一任玄黄杂成组。间彩颇似虹霓生,绽花疑落仙姬舞。 吾闻利用前民有圣人,一器一名皆上古。况兹抒轴事机丝,制度周详供黻黼。 土番蠢尔本无知,制器伊谁远近取。日计苦无多,月计有馀缕
淡水 淡水北尽头,番居之所纪。 远者旬日期,近者一望止。 内地闽安洋,扬帆日暮抵。 全台重北门,锁钥非他比。 闻昔王师来,负固犹未已。 惧发阴平师,先截长江水。 降旗出石头,铁锁亦奚裨。 空亡五镇兵,鬼队阴风里。 大遁八里坌,两山自对峙。 中有干豆门,双港南北汇。 北港内北投,磺气喷天起。 泉流势胜汤,鱼虾触之死。 浪泵麻小翁,平豁略可喜。 沿溪一水清,风被成文绮。 溪石亦恣奇,高下参差倚。
虎尾溪 东螺虎尾之分派,北流西折而联界。去年虎尾宽,今年虎尾隘。 【注释】1. 东螺:地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是闽南水系的发源地之一。2. 北流:指闽江的北岸。西折:向西转弯。3. 联界:连接边界。4. 宽:宽阔。5. 隘:狭窄。 译文:东螺虎尾分出的两个支流,向北流淌后向西转弯,它们连接了边界。去年虎尾河宽广,今年变得窄小。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
南嵌之番附淡水,中港之番归后垄。 竹堑周环三十里,封疆不大介其中。 声音略与后垄异,土风习俗将无同。 年年捕鹿邱陵比,今年得鹿实无几。 鹿场半被流民开,蓺麻之馀兼蓺黍。 番丁自昔亦躬耕,铁锄掘土仅寸许。 百锄不及一犁深,那得盈宁畜妻子。 鹿革为衣不贴身,尺布为裳露双髀。 是处差徭各有帮,竹堑茕茕一社耳。 鹊巢忽尔为鸠居,鹊尽无巢鸠焉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