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梁旧燕。怅尘满镜台,奁衣慵换。笛里暮愁,琴里秋心春痕短。高楼明月吹箫伴。隔瀛海、仙山天远。乱莺啼后,碧苔院宇,履綦谁见。
江馆。萧萧夜雨暮云外,尚把鸾音凝盼。骑省费词,元相悲怀谁深浅。朱颜省识春风面。倩谁写、真真行看。芳魂纵使招来,怕随梦散。
绛都春 · 和梦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绛都春·和梦窗》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作,创作于南宋时期。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从词作本身来看,《绛都春·和梦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但与常见的五言绝句相比,这首词在字数、韵律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增加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为词增添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从词的内容上来看,《绛都春·和梦窗》通过描绘镜台、琴声、明月等意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些意象的选择不仅体现了词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词中的“笛里暮愁,琴里秋心春痕短”等句子,更是将词人的思绪和情感融入自然之中,形成了一种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从词的文化背景来看,《绛都春·和梦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学风尚密不可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力衰弱,但这一时期的文人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种背景下的词作往往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李岳瑞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如此优秀的词作,实属不易。
《绛都春·和梦窗》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内容上也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审美追求,更在文化背景上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时代特色。这首词不仅是李岳瑞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南宋时期文学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