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字随花转。正销凝、孤鸿影里,斜阳庭院。一桁翠帘波瑟瑟,依约隔花曾见。渺天际、娇云弄晚。背立东风空徒倚,奈离愁、曲曲都萦满。认千点,啼红怨。
低徊怕向闲池馆。剩依然、杏梁双燕,惜春微叹。寂寞海棠红晕近,只是看花人远。再软踏、苔衣寻遍。十二碧城天似水,嵌玲珑、夜月春痕浅。又试拍,轻魂唤。
金缕曲 · 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阑干》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词作,展现了词人邓潜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邓潜(1855-1928),原名维琪,字花溪,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四川富顺知县、邛州知州等职。邓潜工诗,晚年才填词,有《牟珠词》一卷。他的词作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词作原文:
梵字随花转。正销凝孤鸿影里,斜阳庭院。一桁翠帘波瑟瑟,依约隔花曾见。词作鉴赏:《金缕曲·阑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融,展现了邓潜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词中的意象生动,语言优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价值和哲学深度。
《金缕曲·阑干》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表达而成为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通过对该作品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