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秦淮秋柳

江南一夜香波冷,楼台画成秋意。旧院藏莺,长桥系马,攀折游踪难记。飘零燕子,认六代斜阳,倦魂醒未?怨笛谁家,后庭歌罢更憔悴。
桃根桃叶易老,渡头空照影,羞斗眉翠。舞扇勾云,华灯背雨,都换伤春滋味。阑干傍水,问丁字帘前,细腰谁倚?无那西风,乱鸦啼又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秦淮秋柳》是清代诗人杜文澜所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杜文澜(1815-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曾担任过县丞、海州分司运判等职,并在任职期间校刻了南宋吴文英和周密的词集,编著有《采香词》。杜文澜的生平经历丰富,他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词等多种形式,其中以词作最为著名。

  2. 作品原文:江南一夜香波冷,楼台画成秋意。 旧院藏莺,长桥系马,攀折游踪难记。 飘零燕子,认六代斜阳,倦魂醒未? 怨笛谁家,后庭歌罢更憔悴。 桃根桃叶易老,渡头空照影,羞斗眉翠。 舞扇勾云,华灯背雨,都换伤春滋味。 阑干傍水,问丁字帘前,细腰谁倚? 无那西风,乱鸦啼又起。

  3. 主题内容:此词描绘了晚秋时节秦淮河畔的景致与人物活动。词中通过对香波冷的江南夜景、楼台画成的秋意以及旧院藏莺的情景描绘,展现了一幅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画卷。同时,也通过燕子的飘零和斜阳的辨认,表现了时光流逝和人物感怀的主题。词中还提到了后庭的怨笛和桃叶的美貌,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4.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台城路·秦淮秋柳》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例如,通过对香波冷、斜阳、燕子和桃叶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此外,词中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桃花依旧笑春风”暗示了人事变迁和美好时光的消逝。这种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鉴赏分析:这首词不仅是杜文澜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刻体现。通过对江南美景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这首词的艺术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台城路·秦淮秋柳》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词作。它不仅展示了杜文澜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独特感悟。读者在欣赏这首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