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升庵采兰引

上山采幽兰,幽兰苦无多。
秋草随山深,萋萋被岩阿。
抱芳立空谷,岂杂薜与萝。
采之遗相思,路险云雨过。
苍翠日满眼,复恐荪芷讹。
荪芷讹犹可,萧艾将奈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升庵采兰引》是清代诗人李棠阶创作的一首古诗词。此诗通过描绘上山采幽兰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相思之情。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和杨升庵采兰引》的创作背景是与明代诗人杨升庵的友情关联。李棠阶在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情感以及对他的敬仰之情。
  • 艺术成就:作为清代的诗词作品,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情感表达的真实传达上。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上山采幽兰,幽兰苦无多。秋草随山深,萋萋被岩阿。抱芳立空谷,岂杂薜与萝。采之遗相思,路险云雨过。苍翠日满眼,复恐荪芷讹。
  • 译文:登上山峰寻找幽兰,发现幽兰的数量并不多。秋草随着山势深入,覆盖了岩石的边缘。抱着兰花站在空旷的山谷,却担心其他植物与之混杂。虽然已经采摘了兰花,但我仍旧无法忘记心中的那份相思,山路崎岖,云雾缭绕。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叶,又担心其他的花木可能会混淆其中。
  1. 赏析与评价
  • 情感表达:诗中的“抱芳立空谷”和“采之遗相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孤独感。
  •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抱芳立空谷”,既展现了诗人对幽兰的珍视,也反映了他所处的环境,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 文化内涵:这首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和杨升庵采兰引》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执着。通过这首古诗词,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