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丝斫木行赠金子

太古作器琴为先,绞丝斫木师自然。吴中金子传正传,入指清籁鸣其天。
傥寘清庙明堂前,编钟颂磬应四悬。融泄民物登万年,不特授技如成连。
圣人之道中和且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绞丝斲木行赠金子》是清代诗人李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背景
  • 生平事迹:李锴,字铁君,号鷹青,辽东铁岭(今属辽宁)人。他以博学鸿词的身份被举荐,后因避权贵而隐退,晚年在盘山豸峰下生活。
  • 文学成就:李锴的诗歌自成一格,其《睫巢集》收录了他的许多作品,其中以《绞丝斲木行赠金子》最为著名。他的诗歌风格古奥峭削,自辟门径,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绞丝斲木行赠金子》:“太古作器琴为先,绞丝斲木师自然。” 这句表达了制作乐器和木材的重要性以及技艺的自然流露。“吴中金子传正传,入指清籁鸣其天”表明吴地出产的优质金子,可以赋予音乐以清新的音律,使其响彻云霄。“傥寘清庙明堂前,编钟颂磬应四悬”描绘了黄金制作的乐器在庄严的殿堂中的使用场景,象征着这些音乐能够流芳百世。
  • 赏析:李锴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音乐与工艺结合的赞美,以及这种结合如何能提升音乐的艺术表达。他通过对古代乐器与材质的描写,展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继承,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1. 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李锴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捕捉事物的本质,体现出一种古朴的风格。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李锴巧妙地使用了“绞丝斲木”这样的意象,不仅描绘了音乐创作的过程,也暗含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美感。
  • 象征意义:诗中的“金子”不仅是物质的材料,也是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纯净和高贵的品质,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取向。

《绞丝斲木行赠金子》作为李锴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值得一读,更值得反复品味其中的哲理与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