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兴福寺

经年因病废吟诗,兴至吟随不自知。
凡鸟啼皆如百舌,老梅花不肯多枝。
幽当翠筱苍松合,静是清泉白石宜。
潭影千年成故事,山僧夸向客游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兴福寺”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李寄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寄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寺庙与文人墨客之间深厚的文化联系。下面将详细解析《游兴福寺》:

  1. 作者简介
  • 李寄,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1. 作品原文
    千载破山兴福寺,六朝栝桂郁云烟。老僧圆塔伤花落,潭影空人更怆然。

  2. 诗意解析

  • 诗中“千载破山兴福寺”表明该地历史悠久,有着悠久的文化背景。这里的“兴福寺”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一著名寺庙,如千佛山上的古刹。
  • “六朝栝桂郁云烟”则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风光,六朝时期(南朝和北朝)曾是佛教在中国的重要传播时期,兴福寺可能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遗迹。
  • “老僧圆塔伤花落”表达了对老僧圆塔的描写,暗示着岁月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感。圆塔作为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常被用作纪念或存放重要物品的地方。
  • “潭影空人更怆然”描绘了潭水中倒映出的人影,以及因此引发的情感反应。这样的描写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游兴福寺》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它通过文字记录下了古人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的感悟。对于喜爱文学和探索历史文化的人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