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边处士家,春申山下种桑麻。
最宜雨雨风风竹,兼有红红白白花。
因氏先生为北郭,定知庄子又南华。
看君松下闲箕踞,一倍惭余道路赊。
暮春过汤伯蕃村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过汤伯蕃村居》是明代诗人李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李寄,字介立,号因庵,别号由里山人、昆仑山樵、萍客、瓮里书生、白眼狂生、三因居士、后阳子。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是一位对历史有着深厚兴趣的学者。据资料记载,李寄曾经访问过徐霞客的游记遗册,并使其得以完整地呈现于世。他对兵法也颇为关注,对明末的历史事件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暮春过汤伯蕃村居》这首诗通过描绘扬子江边处士人家的景象与春申山下桑麻种植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最宜雨雨风风竹,兼有红红白白花”一句不仅生动描绘了春风拂动竹林和盛开的花朵,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提及的“因氏先生为北郭,定知庄子又南华”可能指的是一个隐居在北郭的人,他的生活环境让人联想到庄子的理想国,而“看君松下閒箕踞,一倍惭余道路赊”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悠闲生活的羡慕与自愧不如之情。
李寄在诗中通过对汤伯蕃村居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他们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