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边处士家,春申山下种桑麻。
最宜雨雨风风竹,兼有红红白白花。
因氏先生为北郭,定知庄子又南华。
看君松下闲箕踞,一倍惭余道路赊。
【注释】
(1)暮春:指晚春。汤伯蕃:汤氏,复姓。
(2)处士家:隐逸的士人之家。
(3)春申山: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
(4)竹:这里用作名词,指竹叶青。
(5)红红白白花:这里用作形容词,形容竹叶青的颜色。
(6)因氏先生:指汤显祖。汤显祖字义仍,号若水,明代戏剧家、诗人。
(7)北郭:指墓地。
(8)庄子:即《南华经》。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9)看君:指汤显祖。
(10)看君松下闲箕踞:看到你在松树下悠闲地坐着。箕踞,两腿叉开坐着。
【译文】
扬子江边的汤府,是隐居不仕的士人家。
春申山下种桑麻,最适宜风雨中的竹子和花朵。
因氏先生是北郭的墓地,定知庄子又写南华经了。
看到你在松树下悠闲地坐着,我惭愧自己还滞留道路中。
【赏析】
这首诗以“过汤伯蕃村居”为题,是作者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春天游汤显祖墓时所作。诗前四句描写汤显祖的故宅,后四句赞美汤显祖的学问。全诗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首联“扬子江边处士家,春申山下种桑麻”,写汤显祖故宅的地理位置。这两句诗写出汤显祖的家离扬子江边不远,且在春申山下,所以春天可以种桑、养蚕。这是从空间角度来写的,而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汤显祖的隐居生活和淡泊名利的志趣。
颔联“最宜雨雨风风竹,兼有红红白白花”。此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上句“最宜”二字,将竹与风联系起来,既写出了竹林的特点,又写出了竹林的美态;下句则是以花喻人,用色彩鲜明的“红红白白”来形容花的颜色,形象地描绘出竹林的美丽景色。这是从空间角度来写的,同时,也表现了汤显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颈联“因氏先生为北郭,定知庄子又南华”,是对汤显祖的介绍和赞誉。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汤显祖的身份,又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赞赏之情。其中“先生”指的是汤显祖,“庄子”则是指庄子,两人皆为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
尾联“看君松下闲箕踞,一倍惭余道路赊”,是诗人对汤显祖的羡慕和自谦。这两句诗既表现出汤显祖的悠然自得之态,又流露出诗人自己的谦逊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们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