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雪咸阳道,霏霏映薄暾。
红毡驴背客,青幔酒家村。
瘦马随人后,寒风口泪痕。
南山吐霁色,苍翠送行轩。
【译文】
仲冬时节,我出城到永兴去,途中十里雪停了。马上漫步成诗。
咸阳路上散了雪,霏霏细雨映着初升的太阳。
红毡垫子驴背上坐着的客人,青布帷幕酒家村中。
消瘦的小马随着行人后走,寒风使脸上留下泪痕。
南山吐露出霁色,苍翠欲滴送我远行轩。
【注释】
- 散雪:指大雪纷飞。咸阳:今陕西西安,当时为州治所在。
- 微雪十里而霁:雪停了。微:小;霁:天晴。
- 散雪咸阳道:咸阳道路被大雪覆盖。
- 霏霏:雪下得很密的样子。
- 薄暾(tūn吞):薄,通“勃”,太阳刚升起的样子。暾:日出时的光亮。
- 红毡:用红色毡子制成的坐垫,供骑乘。
- 驴背:指骑着驴儿。
- 青幔:青布幕帐,用以挡风遮雨雪。
- 酒家村:旅店或饭馆。
- 瘦马:指因长途跋涉而显得消瘦的马。
- 人后走:跟随在人身后。
- 行轩:古代车子前部用来遮阳、通风的横木,也称为“望尘轩”。这里泛指车前之轩。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冬天前往永兴途中,看到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然后停下来写就的一首七绝。全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情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仲冬出永兴”,点明了时间,说明是在冬季的某一天从永兴出发。第二句“赴池阳微雪十里而霁”,描述了诗人在前往池阳的路上看到了一场大雪,但雪很快就停了的景象。第三句“马上漫成”,暗示了诗人正骑马在雪中前行。第四句“散雪咸阳道”,表明这场雪是从咸阳开始的,进一步描绘出了一幅雪景图。第五句“霏霏映薄暾”,描绘了雪下得很密,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照下来的情景。第六句“红毡驴背客”,描绘了坐在驴背上的人穿着红色的毡子坐垫,这可能表示旅途的艰难和艰辛。第七句“青幔酒家村”,描绘了村庄的景象,可能是诗人经过的一个村庄。第八句“瘦马随人后”,描绘了跟随在人身后的瘦马,这可能表示旅程的艰苦。第九句“寒风口泪痕”,描绘了风很大,吹得人流泪的景象。第十句“南山吐霁色”,描绘了天空晴朗的景象。第十一句“苍翠送行轩”,描绘了山的颜色是苍翠的,仿佛在送别诗人。最后一句“赏析”是对整首诗的总体评价,认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