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瓮图

田功未收酒无粕,老瓮多时掷篱脚。
场登新秫黄鸡肥,收拾将来贮桑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补瓮图》是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杰作。该作品创作于1652年,当时石涛正隐居于南京的鸡足山中,他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苦瓜斋”。在这幅画中,石涛巧妙地将苦瓜与补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寓意深远的作品。

苦瓜,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赋予苦行僧或修行者的象征,代表坚韧不屈、忍辱负重的精神。而补瓮则是古代的一种修补工具,用于修补破损的物品。在石涛的创作中,将这两者结合,意味着通过修行来克服生活中的困苦,达到心灵的解脱。

画面中,石涛用粗犷的笔触描绘出苦瓜的形象,其形状扭曲,表面布满了凹凸不平的痕迹,展现出一种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画面的一角还出现了一个补瓮,它与苦瓜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补瓮的存在象征着修复与恢复,暗示着通过修行可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补瓮图》不仅是一件艺术上的佳作,更是石涛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诠释,表达了他对苦难与修行的深刻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