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水涨,田舍尽漂没。民生各相弃,城市半空闭。
食草不留根,掘山类成穴。露宿迫穷冬,北风冻肤裂。
严寒搏饥火,冰炭内潜结。盛暑万窍开,雾湿上蒸热。
淫雨包积阴,骄阳固不泄。是时沴气作,摩空互倾轧。
或香如爨饭,或腥如喋血。所入至微密,所触即危隉。
累累行国中,人鬼倏存没。平生金玉身,一病等蠓蠛。
自非遘天灾,生命未应绝。始知泉下人,百年多枉折。
展转逮深秋,余厉犹未歇。野哭反无声,不死亦残茶。
哀哉此土民,际兹厄运烈。世世递生成,一旦忽灰灭。
焉知造物心,反正有肃杀。高歌续《天问》,叹息达明发。
当涂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当涂行》是清代诗人汪中创作的一首古诗。汪中的生平和诗作,特别是《当涂行》,在文学和学术界都有较高的评价。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的详细介绍:
-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 汪中(1744—1794),字容甫,号悔翁,江苏江都人,清代著名学者、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诗歌方面有独到的成就。汪中的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
- 文学成就: 汪中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古文家。他的著作涵盖了经学、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其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关怀。
- 诗歌原文
- 诗句摘录: 去年江水涨,田舍尽漂没。民生各相弃,城市半空闭。食草不留根,掘山类成穴。露宿迫穷冬,北风冻肤裂。严寒搏饥火,冰炭内潜结。盛暑万窍开,雾湿上蒸热。淫雨包积阴,骄阳固不泄。是时沴气作,摩空互倾轧。
- 翻译与注释: 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和人民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每一句诗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文学赏析
- 艺术手法: 《当涂行》采用了朴素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见解。这种直白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 思想内涵: 诗中的“民生各相弃”等句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灾害和社会矛盾,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也体现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 《当涂行》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乾隆年间(1746年左右)。这一时期的文人多关注社会现状和民族命运,汪中的这首诗也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
- 社会环境: 清代中后期,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动荡,包括战争、饥荒、瘟疫等,这些灾难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汪中的诗歌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文化价值
- 文化遗产: 《当涂行》作为汪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录在多个古代文学选集中,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它的流传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教育意义: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也启发了后人对社会责任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当涂行》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通过生动的自然和社会描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在现代社会阅读这首诗,不仅能体会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