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行 · 郊外见梅

冶城一带,见江上、无数遥峰环翠。柳绵初暖,杏蕊微含,正值烟林新霁。茅屋三间,低亚藤萝墙外,偏是垂垂独倚。惹行人多少,为伊回骑。
凝睇。绿窗暗香动处,问昨夜、伴谁憔悴。词客镜前,玉人梦里,留此吟笺无计。不向故园拳石,横斜清晓,却傍江南天气。欲闲寻桃叶,春风如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远行·郊外见梅》是清代沈皞日的作品。在这篇词作中,作者描绘了冶城一带的江上景观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细腻观察。

沈皞日(1652—1709年)生活在清朝中期,他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时期为理解其作品提供了重要线索。《望远行·郊外见梅》是一首词,词牌名“望远行”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常见于宋代以来的诗词中。词的内容主要是描写自然景象,通过对江上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表达。

词中的“冶城一带,见江上、无数遥峰环翠”等句子,通过精细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清幽而宁静的自然画面。这样的景色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词中还蕴含着一种对生活的哲思。如“柳绵初暖,杏蕊微含,正值烟林新霁”一句,不仅描述了春末夏初的景色,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这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是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同时,词中对茅屋三间的简单描绘,“低亚藤萝墙外”,以及“垂垂独倚”的情景,都体现了作者在平淡中发现美的才能,这种能力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深刻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望远行·郊外见梅》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词,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思与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