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 春水,用玉田韵,同蘅圃赋

新雨涨汀沙,倚兰桡、正值江亭初晓。堤坠乱桃红,红桥下、斜映花阴如扫。波纹沁碧,一双燕子凌波小。乍罥晴丝,还又转,却误衔来萍草。
漫从南浦催归,是闲情、客里春游未了。双桨载笙歌,鸳鸯起、何处画船吹到。曲终渺渺。前溪渐觉莺声悄。寒食今番过也,报道湔裙人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春水用玉田韵同蘅圃赋》是清代诗人沈皞日在乾隆年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风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诗词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景象。新雨过后,汀洲上的涨潮使得沙滩更加宽阔,而倚靠船桨的游人正值江亭初晓时分,这既是对大自然的生动刻画,也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堤岸上坠落的桃花与红桥下的斜阳花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诗中通过对燕子凌波飞翔的细腻描绘,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真实记录,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诗中的“催暝渔歌”一句,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闲适,进一步衬托出春天的美好与和谐。

诗中的景物虽然美丽,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数峰侧映的苍茫景色,以及看闲鸥飞去的场景,无不显示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易逝的深深感慨。这种忧愁并非消极,而是对生活深刻理解后的自然流露,使这首诗更具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南浦·春水用玉田韵同蘅圃赋》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而且传递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创作上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