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和乐章

讨春同过赤阑桥。便约会良宵。暗抬娇眼,故故向人抛。凤枕鸳衾,取次香熏透,爱终夜难消。
岂知一旦芳心冷,空垂泪染冰绡。画楼远隔,凝望叹无憀。比翼参差,只羡双飞燕,尚时度花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施·和乐章》是近现代诗人汪东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爱情失落的深切感慨。下面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汪东(1890-1963),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后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毕业。他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鼓吹革命。在民国时期,汪东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他还曾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等职务。作为章太炎的弟子,他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有所研究和成就。
  1. 诗词原文
    讨春同过赤阑桥。便约会良宵。暗抬娇眼,故故向人抛。凤枕鸳衾,取次香熏透,爱终夜难消。岂知一旦芳心冷,空垂泪染冰绡。画楼远隔,凝望叹无憀。比翼参差,只羡双飞燕,尚时度花梢。

  2. 词的意境与情感

  • 描写场景:开篇“讨春同过赤阑桥”营造了一种浪漫而充满期待的氛围。随后,“便约会良宵”直接点明了主题,两人约定在良宵相见。然而,随着“暗抬娇眼,故故向人抛”,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不安,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为后续的情感转折奠定了基础。
  • 情感转折:接下来的“凤枕鸳衾,取次香熏透,爱终夜难消”描绘了主人公沉醉于爱河之中,难以自拔的状态。但“岂知一旦芳心冷,空垂泪染冰绡”揭示了情感的突然转变,主人公的心中开始泛起了寒意,最终导致了爱情的破裂。
  • 象征与隐喻:“画楼远隔,凝望叹无憀”中,画楼成为了爱情的象征,而主人公的失望和叹息则体现了他对这段关系的无奈和哀伤。最后,“比翼参差,只羡双飞燕,尚时度花梢”虽然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却是另一段感情的象征,这反映出主人公在爱情中的无力感和失落。

《西施·和乐章》不仅是一首表达爱情失落的词作,更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人在情感世界中的迷茫和痛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