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户斜凭,麝尘匀扫。搀薄怒、娇脸含赪,飞雅谑、远涡宜笑。冶春时、酒畔歌前,惜取佳妙。
拂槛柳丝风袅。径荒人悄。恁判得、即世睽离,全不念、旧家欢好。想韶华、也肯归来,眼中人老。
两同心和耆卿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两同心·和耆卿韵》是近现代诗人汪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春天酒畔歌前的美好瞬间,以及她对往昔欢好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背景:汪东(1890-1963)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吴县人。汪东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在早年就在上海震旦大学接受教育,并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后结识了孙中山,参与了同盟会的活动,并担任《民报》的主编。民国时期,他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等职,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研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学术上,还反映在他的诗词创作中。
诗歌原文:《两同心·和耆卿韵》原文如下:
绣户斜凭,麝尘匀扫。搀薄怒、娇脸含赪,飞雅谑、远涡宜笑。
冶春时、酒畔歌前,惜取佳妙。拂槛柳丝风袅。径荒人悄。恁判得、即世睽离,全不念、旧家欢好。想韶华、也肯归来,眼中人老。
汪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的女子形象鲜明,她的娇艳与羞涩,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诗意的深度。艺术特色: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和生动的画面描绘。通过对女子容貌、动作和环境的精细描写,汪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同时,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个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性,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美学特征。
《两同心·和耆卿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汪东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情感观察力。这首词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读者的一种启迪,启示人们珍惜当下,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