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慢 · 偕叙甫游虞山,至兴福寺、帘珠洞、大小剑门,欲访柳如是墓,不果

平芜到海,螺黛遥浮烟际。任摇兀篮舆徐转,树隐招提。石屋阴寒,散珠跳玉雨霏霏。登临高处,澄波四远,洲渚都迷。
苔磴数盘,直穿岩罅,风裂单衣。恨如此、山川奇秀,偏负蛾眉。一舸当年,更无人去伴鸱夷。春游谁酹,孤坟宿草,红豆新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桑子慢·偕叙甫游虞山》是一首由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汪东创作的词。这首词通过描绘游览虞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对柳如是及其墓地未能如愿访问的遗憾与惋惜。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汪东(1890—1953)字天涛,号南木,江苏吴江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和词作多反映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其中《采桑子慢·偕叙甫游虞山》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 作品主题:这首词主要围绕游览虞山的经历展开,通过对虞山风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人物柳如是的怀念以及对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之情。
  1. 诗词原文
  • 平芜到海,螺黛遥浮烟际。任摇兀篮舆徐转,树隐招提。
  • 平芜到海,螺黛遥浮烟际。任摇兀篮舆徐转,树隐招提。
  1.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采桑子慢·偕叙甫游虞山》以平芜到海、螺黛遥浮烟际开篇,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广阔的山水画卷。词中的“任摇兀篮舆徐转”,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游览时的悠然自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 情感丰富:通过对虞山风景的细腻描绘,词人表达了对柳如是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未能实现愿望的淡淡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挚又含蓄,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虞山位于苏州附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词人在游览过程中对虞山的自然风光进行了描绘,这不仅是对古代文人墨客游历名山大川的一种传承,也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一种展现。
  • 文学贡献:作为一首词,《采桑子慢·偕叙甫游虞山》在艺术形式上的运用独树一帜,尤其是在词的结构、押韵等方面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它不仅是对当时文学形式的一次创新尝试,也为后来的词作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1. 社会影响
  • 文学影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成为研究清代词坛的一个珍贵资料。同时,它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词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 情感共鸣:词中的怀旧之情和未尽之愿,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尤其是对那些对历史文化有深厚兴趣的人而言,这首词不仅是一次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采桑子慢·偕叙甫游虞山》不仅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生活情趣的文学作品,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感悟人生百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