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 维扬晚泊

白纻人归,玉箫声换,短篷谁按红牙。渐邗沟月影,又透入窗纱。听一杵、清钟唤梦,鬓丝禅榻,休问烟花。正羁愁、撩乱可堪,尊酒消他。
锦帆在否,算垂杨、曾见繁华。叹画鹢春波,流萤故苑,何处人家。殿脚翠螺抛尽,西风外、冷落宫斜。话兴亡遗事,伤心空付栖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慢·维扬晚泊》是清代词人周之琦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这首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背景与创作时期:周之琦,字稚圭,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广西巡抚。其文学造诣深厚,有《金梁梦月词》《怀梦词》《鸿雪词》《退聋词》,合为《心日斋词集》。《扬州慢·维扬晚泊》作于清朝中期,具体时间不详。
  2. 词作原文:白纻人归,玉箫声换,短篷谁按红牙。渐邗沟月影,又透入窗纱。听一杵、清钟唤梦,鬓丝禅榻,休问烟花。正羁愁撩乱可堪,尊酒消他。锦帆在否,算垂杨、曾见繁华。叹画鹢春波,流萤故苑,何处人家。殿脚翠螺抛尽,西风外、冷落宫斜。话兴亡遗事,伤心空付栖鸦。
  3. 诗词鉴赏:周之琦在《扬州慢·维扬晚泊》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夜景。词中运用了“白纻人归”、“玉箫声换”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雅而悠远的氛围。通过“听一杵、清钟唤梦”等句子,传达出词人在夜晚的寂静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沉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一种缅怀之情。
  4. 艺术特色:周之琦的这首词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还在情感表达上富有深度。词中的每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不禁对这位词人的才华和心境产生敬意。同时,通过对扬州晚泊场景的细致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夜晚,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扬州慢·维扬晚泊》作为周之琦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能,也让人们得以窥见清朝中期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