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徵书降紫泥,奉天门下奏华芝。
齐贤名噪才难老,贾谊年轻策已奇。
高庙有灵储用日,微臣无命际危时。
飞云落月皆成谶,千古春心望帝悲。
方正学先生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正学先生祠》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李必恒创作于清代。诗中描绘了方正学先生的祠堂及其周边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哀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料。下面是关于方正学先生祠介绍:
方正学先生祠的起源与位置:方正学先生祠位于宁海县西门内西大街北侧,原建在方孝孺故里缑城里,即今大佳何镇桃花溪上。明朝嘉靖时期,为纪念方孝孺而建,后因祭祀不便,于万历三年迁至城南跃龙山。
方正学先生祠的建筑特色:《方正学先生祠》中的楹联“作事效周公,试问成王安在;殚忠侔卓敬,不负太祖相知”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忆。该祠堂的建筑风格、装饰以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都是研究明代历史与文学的重要素材。
方正学先生祠的文化价值:方正学先生祠不仅是一处纪念性建筑,更是一处文化符号。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忠臣烈士的尊崇之情,同时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念。通过研究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貌。
《方正学先生祠》作为一首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哀思的诗歌,更是一段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见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和欣赏,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