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恒
1. 诗歌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2. 诗句解析: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这两句话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涧底的松树虽然生长在幽深的山涧中,但依然坚韧不拔;山上的苗草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地方,虽然柔弱但生机勃勃。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存的主题。 - “以彼径寸茎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描绘了古代浮山禹庙的雄伟景象以及诗人对禹王功德的崇敬之情。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旧传浮山此作镇,崱屴赑屃神鳌驼。(传说中的浮山是禹王治水的根据地) - “旧传”:以前传说。 - “崱屴赑屃”:指大禹的形象和力量。 - “神鳌驼”:指大禹治水时使用的神力工具。 2. 或云一拳实中系,其下滚滚洪涛过。(有人说大禹的手可以捏住一条巨龙) - “或云”:有人说。 -
注释 1 方正学先生祠:这里指的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的祠庙。方孝孺是明朝初年的著名学者,曾被封为太子太傅,后因反对朱棣篡位,被朱棣下令处死,他的家族也受到了株连。 2. 烽烟一夕逼南畿:这里的“烽烟”通常指的是战争时的烽火信号,用来警示敌人。这句话描述的是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的一次,即朱棣攻入南京(当时的南都)后的战事,一夜之间烽烟四起,形势紧张。 3. 痛绝孤臣泪血挥
吴门徐昭法先生画芝 其二四皓当年彊是非,商山芝愧首山薇。 祇应乞与徐夫子,闭户丹青为疗饥。 注释: 四皓:指汉文帝时的四位隐士张良、韩信、萧何、曹参,因在商山隐居而得名,后来被尊奉为“商山四皓”。 強是非:强词夺理。 商山芝:商山四皓隐居之地。 首山薇:首阳山的野菜,也泛指隐居者所食之食。 祗应:只应该。 乞与:请求给予。 徐夫子:指的是徐渭,徐渭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作风格独特
诗句释义 牵马出里门,扈跸边城去。 - 牵马: 牵拉马匹,表示准备出发。 - 出里门: 走出家门。 - 扈跸(bì): 随从帝王出行,这里指皇帝外出时随行的护卫。 - 边城: 边疆的城镇。 西陲有遗孽,狡脱甚投兔。 - 西陲: 西方边境。 - 遗孽: 遗留下来的祸患。 - 狡脱: 狡猾地逃脱。 - 投兔: 比喻像兔子一样逃跑。 - 译文: 西部边疆上有遗留下来的祸患(敌人)
月上微风起,飘飘吹素襟。 【注释】:月儿慢慢升起,微风吹起来了,轻轻地拂动我的白色衣服。 草虫浮夕响,木叶识秋心。 【注释】:夕阳里,草虫在飞来飞去,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树叶飘落在地上,似乎在告诉我秋天的心事。 凉气湖中水,砧声空外音。 【注释】:湖面上弥漫着清凉的气息,远处传来一阵阵砧声,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寂寞和思念。 不知孤馆客,此际感何深。 【注释】:我在这孤寂的客栈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祭祀诗。全诗以歌颂祖先功德为中心思想,通过叙述祭祀的场面,表现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先王的崇敬。 “大恺”:指奏乐,演奏《彤弓》之乐。“《彤弓》之乐”,为周代宗庙祭祀中所用的音乐,用瑟调乐器演奏而成。“彤弓”,即彤弓矢,古代礼乐制度规定,天子祭祀时所用的乐器有“金、石、土、革、丝、木七种”,而《彤弓》是其中之一。《毛传》:“彤弓,弓矢也。”孔颖达疏:“此弓矢者
遥题江阴顾山寺茶花 其一 【注释】 - 遥:遥远。 - 江阴:地名。 - 顾山寺:地名,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南。 - 清幽:幽静而秀丽。 译文: 遥远的江阴顾山寺,景色幽雅秀丽,远看如同盛开的茶花。 不是祗园清净的地方,定是署作小红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顾山寺的美景,通过对比和衬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首句“遥题江阴顾山寺茶花”,直接点明了诗题和地点,为读者提供了背景信息。接着
【注释】 粤若稽古帝舜世,光华复旦《卿云歌》。 滔天独恣河伯怒,帝曰四岳咨如何。 九载隳绩羽山殛,黄熊碧血膏霜戈。 惟鲧有子子曰禹,负罪饮泣争濯磨。 行山表木敷五土,大地棋置如星罗。 首疏济漯定冀域,导南条水先岷峨。 舟车绎络纷水陆,撬檋杂沓周陵阿。 支祁夜锁缚奇相,百灵炯炯谁敢诃。 九河既道九原涤,支分派析无舛讹。 浊水绿字著神怪,穴中金简书蚪蝌。 鼎涂百物御魍魉,驱使蛟鳄驯鼋鼍。
【注释】 咏史 其一:方朔(xuò)仕汉廷,事道非玩世。时时一讽谏,彼自敬其事。 方朔:汉武帝时的一个侍臣,以幽默诙谐著称。汉廷:汉朝朝廷。事道:奉行正道。非玩世:不是游戏人生。 扣头诛董偃:董偃是汉元帝的宠臣,曾与王皇后有染。后因事触怒皇上,被武帝处死。扣头:叩头,表示对某人的尊敬。 凛凛直臣义:指正直的大臣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岂得以诙谐,目之曰游戏:怎能用玩笑的态度看待他的忠诚和正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