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甫伏诛,五利夏亲属。
爵禄尚可捐,何至弃骨肉。
天子而神仙,人苦不知足。
汲黯言诚戆,陛下内多欲。


  1. 诗歌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2. 诗句解析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这两句话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涧底的松树虽然生长在幽深的山涧中,但依然坚韧不拔;山上的苗草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地方,虽然柔弱但生机勃勃。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存的主题。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态现象。只有直径一寸的小树,却能遮盖住百尺之高的大树。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生存竞争,也隐喻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斗争。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世家子弟因为门第优势占据了高位,而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低位。这种社会现象是导致人才无法得到应有认可的根本原因。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诗人用“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来形容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果。
  1. 诗意与译文
  • 译文:涧底的松树虽然生长在狭窄的空间里,但仍然能够挺拔向上;山上的草苗虽然生长在开阔的环境中,但也能在阳光充足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这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地势不同,生长环境各异。然而,即使是一株小树,也能遮天蔽日;而即使是一棵参天大树,也可能被轻易压倒。这种自然现象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世家子弟凭借门第优势占据高位,而真正的英才却往往被埋没在基层。这种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 诗意: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环境中的松树与草苗,以及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状态,隐喻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社会公平的强烈渴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应该追求公平和正义。
  1. 赏析与评价
  • 思想深度:《咏史其二》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涧底的松和山上的苗进行对比,以此揭示出社会现象中的不公平和不合理性。同时,诗人还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相联系,使诗歌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感染力。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的批判,更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警醒。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类似的不公平现象,如出身贫寒的人才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发展机会等。这首诗提醒我们应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1. 影响与传承
  • 文学影响: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和学者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更在文化层面上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传递了一种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追求,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这首诗可以作为教育资源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平意识。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不公现象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责任。
  • 社会启示:在现代社会中,类似这首诗所揭示的问题仍然存在。通过传播这首诗的理念和精神,可以激发社会各界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