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志感

共说乾隆岁,奇荒尚逊今。
苕华吾有感,旱魃尔何心。
赤地田成石,青天暑铄金。
试听中泽雁,处处作哀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旱志感》是一首由清朝作者周馨桂创作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现象的感慨和对自然灾变的忧虑。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周馨桂,字小山,生于道光六年,以诸生身份深研经学,擅长诗词,并且工于书艺。在清代文人中,周馨桂以其文学成就受到一定的认可。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学才能,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2. 内容解析:《大旱志感》通过对比历史上乾隆年间的罕见旱灾与现今的大旱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生活困难的同情。诗中提到“赤地田成石”和“青天暑铄金”等描写,形象地描绘了干旱给大地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诗人还提到了中泽雁的哀鸣,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3. 艺术风格: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大旱志感》具有鲜明的特点。周馨桂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生动性。他通过这些手法,将抽象的自然现象具体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干旱带来的影响。
  4. 思想内涵:在思想上,《大旱志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的思想。诗人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更关心人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人文关怀。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可贵,也展示了周馨桂作为文人的高尚情操。
  5. 社会影响:周馨桂的这首《大旱志感》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作为文学作品被广泛传颂,而且其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对后代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 现实意义:在当今时代,虽然我们不再经历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周馨桂的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关注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倡导人们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共同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旱志感》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大旱志感》是一篇蕴含丰富情感与哲理的诗歌作品。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待自然和生活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