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行赴塾

频年望远不胜嗟,此日萍踪路未赊。
雨后春堤添柳色,烟中茅屋见桃花。
久栖虞岭重回首,暂卧香山总是家。
欲返田园随可得,莫嫌门外即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野行赴塾》是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其内容充满了对故乡和田园生活的深切怀念与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周馨桂生活在清朝咸丰年间,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流露出浓厚的乡土情感和个人感慨。
  2. 诗歌原文:频年望远不胜嗟,此日萍踪路未赊。雨后春堤添柳色,烟中茅屋见桃花。久栖虞岭重回首,暂卧香山总是家。欲返田园随可得,莫嫌门外即天涯。
  3. 诗歌赏析:周馨桂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远方的复杂情感,他描述了自己长时间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奈,以及春天到来时,家乡自然景色的美好。诗中的“频年望远不胜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此日萍踪路未赊”则描绘了诗人旅途劳顿,尚未结束的景象。“雨后春堤添柳色,烟中茅屋见桃花”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乡村的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久栖虞岭重回首,暂卧香山总是家”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即使暂时离开,也感觉如同回到家乡般自在。最后,“欲返田园随可得,莫嫌门外即天涯”透露出诗人对未来返乡生活的期望和憧憬。

《野行赴塾》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更是一次对故乡的深情回顾。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文人对于乡愁、自然之美以及归途的复杂心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