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篇

莲花何灼灼,灼灼花莫比。
淤泥中濯濯,濯濯出清水。
把酒对莲花,莲花笑欲语。
生憎荡舟人,允矣吾与汝。
觅句对莲花,莲花宛可则。
不见太白诗,天然去雕饰。
每当初日际,起我先公思。
先公爱莲花,高怀契清姿。
清姿与高怀,千秋常若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莲花篇》是由清代周馨桂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

周馨桂,字小山,是清朝时期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三唐(指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影响,同时涉猎书艺,擅长诗词。他的作品在《养斋诗文集》中有所体现。而《莲花篇》则展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才华与情感。

《莲花篇》的文本内容充满了对莲花之美的颂扬。诗中“莲花何灼灼,灼灼花莫比”,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莲花的光彩,将其比喻成世间最耀眼的花朵。接着,诗人通过“淤泥中濯濯,濯濯出清水”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以及莲花从泥泞中生长出来却不染尘埃的特性。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其高洁的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莲花篇》的创作背景中,可以看到周馨桂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诸生,他深谙经学,尤其醉心于三唐的诗歌艺术。这种文化素养使得他在创作时能够融汇贯通,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与深度。

《莲花篇》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周馨桂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高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知,也能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花意象及其所承载的深层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