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瑶姬苏小墓,依梅溪体

松柏西陵翠烛冷,幽兰露眼盈盈。同心谁共结,唱燕衔春去,魂黯愁扃。南齐黛妩依稀,几曲眉山向晚青。料有人、油壁曾偕,暮潮凄断马蹄声。
一抔晕藓飘萤。雁齿裙腰,草心红到桥亭。烟花和梦剪,对镜波寒碧,泪染湖绫。遥堤却帮谁家,隔代风流合让卿。借酒浇香骨成灰,浣绿题绣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瑶姬·苏小墓,依梅溪体》是一首由清朝诗人周岸登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周岸登,字道援,号癸叔、二窗词客,四川威远人。周岸登历任广西阳朔、苍梧知县及全州知州。辛亥革命后任四川会理、莲溪等县知事,未几赴赣,先后任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及庐陵道尹。民国间历任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教授。
  2. 词作原文及译文
  • 原文
    松柏西陵翠烛冷,幽兰露眼盈盈。
    同心谁共结,唱燕衔春去,魂黯愁扃。
    南齐黛妩依稀,几曲眉山向晚青。
    料有人、油壁曾偕,暮潮凄断马蹄声。

  • 译文
    在松柏掩映下的西陵,翠绿的蜡烛已经冷了,幽静的兰花仿佛在微微眨眼。
    同心共结,却不知是谁与谁共结?燕子衔着春天离去,魂魄黯然愁锁。
    南齐时期的美貌女子依稀可见,几处弯曲的眉山在傍晚显得更加青翠。
    可能曾经有人骑着油壁车与她相伴,暮潮中传来凄厉的马蹄声。

  1. 词作鉴赏
  • 艺术特色:《忆瑶姬·苏小墓,依梅溪体》作为“梅溪派”的代表之作,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词的选材和表现手法上。该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优美的意境构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能。词中通过对苏小墓的描绘,表达了对亡国之君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美好品质的赞美。同时,通过对比南齐时期的美貌女子,进一步突出了亡国之君的高贵气质和非凡才华。
  • 主题思想:《忆瑶姬·苏小墓,依梅溪体》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历史兴衰和个人命运展开。作品中通过描述苏小墓的历史背景和亡国之君的形象,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通过对苏小墓的描绘和对亡国之君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亡国之君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这种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反思,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忆瑶姬·苏小墓,依梅溪体》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美感的词作,更是一部深刻反映历史和个人命运的作品。通过对该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朝文人的审美趣味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