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郊杂咏

野外连衡宇,秋高见远山。
斜阳明一半,烟树断中间。
国破家何在,年深客未还。
紫芝如可采,一为问商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郊杂咏》是清代诗人范立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秋天景象的独特感受和内心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野外连衡宇,秋高见远山。斜阳明一半,烟树断中间。国破家何在,年深客未还。紫芝如可采,一为问商颜。
  2. 诗歌翻译与赏析:《秋郊杂咏》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季的郊外景色。首联“野外连衡宇,秋高见远山”,描绘了一幅开阔的秋日画面,远处的山峦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更加清晰。次联“斜阳半段照,烟树断中间”进一步细化了秋景的细节,斜阳的余晖洒落在山间、树木之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破碎、家园不存的深切感慨。第四联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思考,紫芝如可采摘,一为问商颜。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3. 诗人背景:范立齐,一名安南人(越南北部),生活在清朝时期,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4. 诗歌的艺术特色:《秋郊杂咏》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深沉的哲理思考,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秋郊杂咏》作为清代范立齐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有其独特之处,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更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流露,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对时代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