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神武驾欧亚,战胜之馀不满假。始仗大义振六师,继以平和服天下。
时维十月岁戊申,大诏煌煌勖臣邻。不弃遐方于域外,丹凤衔来鲲海滨。
草莽微臣泽明旨,情殷爱戴不能已。祸胎端自安乐萌,防微杜渐原应尔。
当年强俄据满时,劳师靡费几不支。仗祖宗灵克奏捷,回首兵机危乎危。
迄今难入太平世,痛定思痛宜早计。庶政更张数大端,一体臣民守勿替。
大哉王言炳日星,不数典谟与鼎铭。即此勤俭治生产,大道早已合圣经。
匹夫兴亡与有责,分寸光阴皆宜惜。廿纪风潮遍地生,漫说干戈化玉帛。
吾皇正有鉴于斯,先几烛照明训垂。安不忘危满不溢,允植万年有道之隆基。
恭读戊申1908诏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恭读戊申1908诏敕”并非一部公认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作品,而是林馨兰创作的一首反映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感慨的诗歌。
在探讨文学作品之前,了解其创作背景与内容是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该诗作创作于清朝光绪年间(1908年),反映了作者在国家遭遇重大变故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通过描绘天皇神武的威武形象以及其战胜之馀的和平愿景,传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洞察。
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是理解其价值所在的重要环节。首先,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如“丹凤衔来鲲海滨”,通过神话中的凤凰和大海来隐喻国家的繁荣和边疆的安定。其次,诗篇还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通过“祸胎端自安乐萌”等诗句,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林馨兰作为诗人的语言才华。
文学作品”恭读戊申1908诏敕”虽然可能不如某些著名作品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在文学史上仍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够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历史背景,还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