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双扉尽日关,行吟带索向田间。
才非世用宜藏拙,道在躬耕敢爱闲?
鸿雁北飞啼正苦,江河东下挽难还。
凭君莫说南朝事,肠断哀时庾子山。
酬李君友石步厚庵韵书怀见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李君友石步厚庵韵书怀见赠》是一首由林朝崧创作的古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生活理念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志向,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 诗作简介与创作背景
- 作品概述:林朝崧的《酬李君友石步厚庵韵书怀见赠·其二》是一首表达诗人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生活理念的诗作。通过这首诗,诗人展示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 创作时期:《酬李君友石步厚庵韵书怀见赠》的创作时间无法精确考证,但可以推测它是在近现代某个时期所写。
- 诗句解读与鉴赏
- 第一句“一毫尘事不相关”:此句表明诗人已经超脱俗世纷扰,心无旁骛,专心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一毫”形容微乎其微的世俗关系,意味着诗人已经达到了心灵上的独立和自由。
- 第二句“托足何妨城市间”: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都市生活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不受外界干扰,享受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 第三句“涤器酒炉偕隐好”: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在清幽的环境中品茶饮酒,享受隐逸之乐。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 第四句“垂帘卜肆食贫闲”:此句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在闲暇之余以占卜为乐,过着清贫而不失为乐的生活。
- 文化意义与影响
- 文人归隐情怀的体现: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典文人中普遍存在的归隐情怀。他们往往在仕途不顺或政治失意后选择退隐山林,寻求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平静。
- 反映社会变迁:从诗歌中可见作者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仍然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心态的变化。
- 影响后世: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激励着无数文人墨客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 艺术特色与美学价值
- 意象生动鲜明: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如“竹里双扉尽日关”、“行吟带索向田间”等句子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 语言简练含蓄: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内涵,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和深度。
- 哲学思考深刻: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如对“尘事”、“道”的探讨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及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在欣赏这首诗时,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深层含义。同时,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酬李君友石步厚庵韵书怀见赠·其二》是林朝崧创作的一首表达其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佳作。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志向,也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