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双扉尽日关,行吟带索向田间。
才非世用宜藏拙,道在躬耕敢爱闲?
鸿雁北飞啼正苦,江河东下挽难还。
凭君莫说南朝事,肠断哀时庾子山。

酬李君友石步厚庵韵书怀见赠

竹里双扉尽日关,行吟带索向田间。

才非世用宜藏拙,道在躬耕敢爱闲?

鸿雁北飞啼正苦,江河东下挽难还。

凭君莫说南朝事,肠断哀时庾子山。

注释:

竹里双扉尽日关(门):指隐者居所。

行吟带索向田间:一边行走一边吟诵诗作,去田边寻找灵感。

才非世用宜藏拙(拙):才能不是用来显耀的,应该谦虚地隐藏起来。

道在躬耕敢爱闲(闲):道理在于亲自耕种,敢于舍弃安逸的生活。

鸿雁北飞啼正苦(北飞),江河东下挽难还:大雁向北飞行,鸣声凄厉,表示它们正在遭受苦难;江水东流不息,难以阻挡,比喻命运无常。

凭君莫说南朝事(南朝),肠断哀时庾子山:请你不要提及南唐的事情,因为那令人悲伤;庾信因思念故国而忧伤,这里以庾信自比。

赏析:

《酬李君友石步厚庵韵书怀见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写隐者的清高与不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全诗以隐者为主人公,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担忧。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竹林里的隐士生活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隐者形象。他整天关门闭户,默默地吟诵着诗作,去寻找灵感。这种生活状态,既是一种自我修炼的过程,也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抗议。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位隐者的内心世界。他说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却不愿意用来显耀,而是应该谦虚地隐藏起来。这是因为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在于外在的表现,而在于内心的信念和追求。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真理和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人转而关注到自然界的变化。他看到大雁向北飞翔,发出凄厉的鸣叫声;江水流向东流去,却无法被阻挡。这些自然现象,都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人再次回到对隐者的描绘上。他表示自己不会谈论南唐的事情,因为这会让人感到悲伤;而庾信因思念故国而忧伤,这更让他感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反衬,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的失望。

这首诗以隐者为主角,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担忧。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又充满了诗意和美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