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二日同栎社诸子展吕厚庵墓

白马荒郊会葬迟,墓门一恸尽交期。
玉京有路归何早,黄土无情吊岂知!
死后西河抛老父,生前东野失娇儿。
料应难作凌云笑,日暮枫林鹤唳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月二十二日同栎社诸子展吕厚庵墓》是林朝崧的作品。林朝崧,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他是晚清秀才,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雾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他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与好友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时相唱和作诗。

《十月二十二日同栎社诸子展吕厚庵墓》这首诗通过描绘白马荒郊的会葬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之情以及对未来无法预知的悲伤。诗中”白马荒郊会葬迟,墓门一恸尽交期”描述了在荒郊野地举行葬礼的场景;”玉京有路归何早,黄土无情吊岂知”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思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死后西河抛老父,生前东野失娇儿”则反映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遗憾。

《十月二十二日同栎社诸子展吕厚庵墓》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末民初台湾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