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 · 咏牡丹

繁华独占,艳色无双,桃李春光贱。玉人情倦。东风里、锦帐半遮娇面。
红深翠浅。似剪碎、断霞千片。应算来、倾国倾城,会向瑶台见。
不放蜂偷蝶恋。倚新妆无语,浑是娇懒。惜春将半。
销魂处、别有背人深愿。华年似箭。但岁岁、花时常健。
休负他、酒满金樽,更画屏深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语花·咏牡丹》是一首由清朝俞绣孙创作的诗词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歌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及其鉴赏
  • 原文节选:《清真黄人长埋玉蜕,未死香心,看去真如雾。驭风来也,呼欲出、向我凝颦如语。端详休误,怕惊散、遽归黄土。依旧是、梦里行云,未化高唐雨。非霭非烟难驻。尽骚招香返,宵滓殊路。海…**
  • 诗词翻译:俞绣孙在《解语花·咏牡丹》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高贵,诗中不仅赞美了牡丹的艳丽和独特,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1. 诗词背景
  • 创作背景:俞绣孙是一位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其中《解语花·咏牡丹》作为其中的佳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
  • 历史影响: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文人对于自然界美的感悟和追求。
  1. 诗词赏析
  • 语言特点:《解语花·咏牡丹》采用了典雅而富有诗意的语言,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雅脱俗的品质。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运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如“似剪碎、断霞千片”形容牡丹色彩斑斓,美丽非凡;“华年似箭”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
  1. 文化意义
  • 审美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牡丹美的赞颂,更是对自然美的一种崇尚和追求。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高度重视。
  • 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俞绣孙的《解语花·咏牡丹》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美学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