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绣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古代诗词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注意题目的提示词“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锦字缄愁”等,根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答案】 ①这两句写分别之后,诗人思念之情难禁;②这两句写对远游人寄语的想象与设想
【注释】 七夕:古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 风紧:风很大,云很浓,天气阴暗。 独倚危楼:独自靠在高楼上。 何事:为什么。 聘钱:指聘礼钱。 牵牛:指牛郎。 何事:什么事? 易别:轻易分别。 【赏析】 《浪淘沙·七夕》是一首词牌名,属于中调小令,作者为宋代词人秦观。全词以七夕为题,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痛苦的哀伤。 首句“风紧暮云浮”写景,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乌云密布
诗句解释: 1. “记得昔同游” - 这是回忆过去的一起游玩的情景。 2. “杨柳湾头” - 指的是一个靠近河流的岸边,杨柳依依的地方。 3. “落花流水两悠悠” - 描述了春末夏初的景象,花瓣飘落和流水悠长。 4. “莫道春愁禁不起” - 这里表达了春天虽然美丽但同时也容易引发人们的忧愁。 5. “还是春愁” - 强调了尽管春天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但它也引发了人们深藏的忧愁。 6.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把握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手法等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本诗是一首闺怨词。开头两句写别后的相思之情。“玉笛红窗里”,点明时间地点,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不识愁滋味”一句,是说自从丈夫远去后,她便不知道什么是忧愁。“无端一别各西东”,说明离别的原因,是由于丈夫出征在外
【注释】: 1.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青玉案·元夕》。 2. 一樽浅注菖蒲绿:用一坛子浅色的酒作为饮料,颜色像菖蒲一样。 3. 渐醉倚、屏山曲:渐渐喝醉了靠在屏风上。 4. 彩丝长命续:用彩线编织的命签,用来祈求延长寿命。 5. 瑶阶:美玉台阶。 6. 翠帘风竹:绿色的帘子和风吹过的竹子。 7. 冰绡縠(hú):一种质地轻薄透明的丝织品。 8. 午睡醒来钗坠玉:中午醒来发现头上的发簪已经掉落。
【注释】 落梅:指女子的容貌。落梅比喻凋零的梅花,也喻女子的容颜。 风流空想寿阳春:意谓男子空自幻想能像古代传说中的赵飞燕、汉成帝之女合德那样,拥有如花似玉的美貌。 唤梨云:唤来飘浮的云雾。 梦难分:梦中难以分辨。梨云:传说中赵飞燕的别号。 昨夜东风:昨夜东风吹过。 庭院悄无人:庭院里寂静无声,没有人声。 倩影亭亭扶不起:倩影,美丽的姿影。亭亭,形容姿态美好,也形容身材修长。扶不起,用在女子身上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赏析。要求学生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 “声声慢·寄怀仲萱小姑”是一首词,词牌名《声声慢》。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抒情。上片先写景,后抒情,由景入情。“立尽桐阴”,点明时间,写自己立在梧桐树下久久不愿离去;“无聊静掩房栊”。“闲掩”“无聊”都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失望之情。“倦倚屏山,钗横欲整还慵”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 咏水仙:此调的别称。本篇咏物词,写水仙凌波微步,芳心难同。 春冰:比喻水仙的洁白如玉。 珊珊:形容水仙的倩影。 阑干:指栏杆。 遗恨:留有遗憾。 梅魂:即梅花的香气。 秾李夭桃:《诗经·小雅·正月》:“山有芍药,隰有杞菊。王事靡盬,忧我父母。”郑玄笺:“芍药、枸杞、菊花皆为草本花卉,色好而味酸。言王事不废,则忧念父母之心无已。” 东风:春风。 郑婢、明珠佩:都是借喻
长亭怨慢 正三月、落花飞絮。岁岁魂销,绿波南浦。剩有红笺,断肠留得断肠句。一江春水,量不尽、情如许。欲别更徘徊,但泪眼、盈盈相觑。 日暮,纵归舟不远,已抵万重云树。无眠强睡,怕辜负、翠衾分与。想别后、独自归来,对罗帐、凄凉谁语。只两地相思,挑尽一灯疏雨。 【注释】 ①长亭:设在路旁的亭子,是送别的地方。 ②魂销:精神消殒,形容极度悲伤。 ③翠衾:绣着翠鸟花纹的被子。 ④万重:重重的意思。 ⑤挑尽
【解析】 本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追忆当年与小姑同窗的欢乐情景。下片,抒发对小姑的思念之情。全词以“绮窗朱户”起笔,回忆昔日与小姑共度的美好时光,“妆成青镜同照”,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娇艳妩媚,以及与夫婿的恩爱甜蜜。下阕,写自己因久别而思念小姑,想象她此时正在倚遍新声,吟唱相思之词的情景。最后,词人自笑自慰,说自己已几度春残,花落人亡,幽深的怨恨无人知晓。 这首词是作者怀念侍婢小姑而作